本文摘要:
山西晋商八大家族一、祁县乔家乔家兴于乾隆年间,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,他是清朝末年有名的晋商,人称“亮财主”就连左宗棠见到他也尊称一声“亮年老”!那么,乔家到了乔致庸的时候最壮盛时到底有几多钱呢?从以下几个侧面可以或许推算出乔家资产:一、光绪年间,左中堂督办新疆军需所需军费多数由乔家票号汇兑,同时由于军费紧张还向乔家透支乞贷。二、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,乔致庸募捐十万两白银。三、慈禧西逃,乔致庸借给她四十万两白银(之后分文未要,仅要了“福种琅环”一块牌匾)。
山西晋商八大家族一、祁县乔家乔家兴于乾隆年间,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,他是清朝末年有名的晋商,人称“亮财主”就连左宗棠见到他也尊称一声“亮年老”!那么,乔家到了乔致庸的时候最壮盛时到底有几多钱呢?从以下几个侧面可以或许推算出乔家资产:一、光绪年间,左中堂督办新疆军需所需军费多数由乔家票号汇兑,同时由于军费紧张还向乔家透支乞贷。二、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,乔致庸募捐十万两白银。三、慈禧西逃,乔致庸借给她四十万两白银(之后分文未要,仅要了“福种琅环”一块牌匾)。
四、开国后研究统计,乔家流动资产八百万至一千万两左右。五、乔家不动产约合一千多万两白银。综上所述,乔家在乔致庸时期守旧预计至少有白银两千万两,折合现如今的人民币约30亿元。
真是妥妥的土豪呀!!!二、榆次常家常家始于明末,兴于乾隆,止于民国初年。光绪年间举人徐珂《清稗类钞》称常家有资产百数十万两(即一千万两,折合现在人民币约15亿)。常家由仲林一世起到八世常威时,家“始裕”,“至于起家,即率做生意”。常威有三个儿子,宗子常万圯和三子常万达,都以做生意见长。
常万圯一支,即厥后所说的“南常”;常万达一支是“北常”。在乾隆年间,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商业的唯一所在。中俄商业的庞大生意业务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。
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庞大商机,他将张家口谋划的“大德玉”字号改为茶庄,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,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。随着事业的生长和资本的增加,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、大泉玉、大美玉、独慎玉商号,形成了常氏“玉字”连号,遍布苏州、上海、汉口等地,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。常氏商业清末、民国初年逐渐衰落,主要是俄商拖欠巨款,加之俄政府巨额征税,遭受浩劫。据纪录,仅在莫斯科所赔累折银140余万两。
辛亥革命后,内外货款不结,玉字号随之倒闭。如今(常家庄园)已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停止2020年12月31日,对全国医护人员免费开放。
三、太谷曹家曹家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,是明、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。在道光、咸丰年间,曹家的商业到达了巅峰,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,此时他们家的资产高达一千两百万两白银,并拥有三万七千多员工。在当地流传着一句话“通常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”。1900年慈禧西逃历程中,曹家借给慈禧一笔巨款(详细数额不详)。
后慈禧回京后,送给曹家一件“金火车头钟”(金火车头钟重84.50市斤,是法兰西献给乾隆天子的贡品)四、祁县渠家祁县商人云集,号称祁帮,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劲旅。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。渠家的茶庄“长裕川”声名卓著,票号“三晋源”汇通天下。光绪年间举人徐珂《清禆类钞》估算,渠家资产超三百万两白银。
渠家始自元末明初,兴于乾隆、嘉庆年间。经子弟渠源桢发扬广发。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“百川通”票号、“存义公”票号、“长盛川”票号,并独资开设了“三晋源”票号、“汇源通”票号,在开设票号的同时,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、盐店、钱店、寺库、绸缎庄、药材庄等,实现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,这是渠家商业谋划的特色,并获得了乐成,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,渠家“百川通”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。
五、介休侯家侯家发迹于康熙年间,止于光绪末年。史料纪录有资产七八百万两白银。侯兴域是侯家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,他继续祖业,用心谋划,积累百万。
他的三儿子侯庆来更是精明练达,颇有才干,一手掌家,野心勃勃,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谋划绸缎、茶叶、钱币的蔚盛长、协泰蔚、厚长来、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,厥后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。但侯庆来只活了36岁,他的儿子侯荫昌接受了家业,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,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,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“蔚字五联号”。经由道光、咸丰到同治,约莫三十年间,蔚字号声势日增,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都会大有厥后居上气势。
蔚字号的财东侯家,历次分红都获得了巨款利润,有钱有势,骄奢淫逸。侯荫昌的继孙侯奎,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年。
其时介休有一句谚语,说“介休县有三不管,侯奎灵哥二大王”,这三小我私家整日声色犬马,竞相斗富,极尽浪费之事。光绪末年,大清银行建立后,侯氏票号由盛而衰,徐徐走上了下坡路。
六、临汾亢家亢氏起家,传说源自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,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,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。厥后,李自成牺牲,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。
固然了,这只是个传说。据另外一个传说讲,亢家为了挤垮当地另一家寺库,一连三个月拿出90尊金罗汉到这家寺库去典当,每尊典银1000两。这家寺库人慌了,问典当人,何以有这么多金罗汉?来人说:“我家主人有金罗汉500尊,现在还410尊等着典当呢!”这家寺库只好让亢家将90尊金罗汉赎回,自己关闭寺库远走他乡去了。其实,亢家致富也有做生意之道。
亢家首先是大盐商,清代实行盐专卖制,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所在运销。亢家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,获取丰利,成为巨富。亢家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,显赫一时。
其次,亢家是大粮商。其时在北京,由于是京畿要地,四方辐辏,买米生活之人倍繁于他省,而北京资本最大,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。在原籍平阳府,亢家“仓廪多至数千”,藏有米粮万石。

再次;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。民间民谣,“上有老苍天,下有亢百万,三年不下雨,陈粮有万石”。七、介休范家介休范家始于明末始祖范永斗,盛于范毓宾(范永斗其孙),是其时有名的大铜商及大盐商。范毓宾主政时,继承了“承办、采运军粮”的大官差。

清朝初年,康熙天子亲征准噶尔部,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,“输米馈军”支付了惨重价格。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,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辛,但依仗自己多年做生意的履历,认为不仅有利可图,又可报效国家。
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钱自费办售军粮,康熙闻奏大喜,遂即准请。范毓宾感受皇恩浩荡,体现出令人感伤的忠诚。
他凑足144万两白银,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,为清政府节约用度600余万两。《清史稿·列传》中说,范毓宾“辗转沙漠万里,不劳仕宦,不扰闾邻,克期必至,省国费亿万计”,忠诚换来了富厚的回报。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,甲第联辉,显赫一时。
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商业权交给了范家,获得了庞大的商机。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,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稀有,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,继续寻求生长时机。
康熙时,海内铜斤(造铜钱用的原料)严重短缺,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置铜斤。范氏掌握时机,奏请内务府,负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门业务,获得庞大利益。范家因官而兴,又因官而衰。着清末满清政府的衰败,范家务日趋衰落。
到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清廷以范氏铜业“亏折日深,以至上年误运误课,拖欠官饷累累”、“亏损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之多”为由,根除范氏内务府、户部等衙门官职,着令严加审讯范清济兄弟,并查封家产,昔日堂堂皇皇的“世袭皇商”酿成了阶下之囚。八、太谷孔家在晋商中,有一位台甫鼎鼎的“财神爷”,就是太谷的孔祥熙,他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。1912年,孔祥熙在生活中发现煤油的商机,便同五叔孔繁杏开办了祥记公司,向英国《亚细亚煤油公司》交付一部门保证金之后,取得山西地域独家总署理。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。
孔祥熙东渡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,并于1914年春于宋霭龄结为伉俪。1915年孔祥熙回国,使用欧战外洋需要军工原料的商机,把阳泉的铁砂运往天津出口,在天津开办了“祥记”和“裕华”公司。1939年时,宋霭龄在美存款居重庆政府“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存款的第一位”,被美国记者茜利文戏称“中国人民的钱袋”。
据史料统计,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,数量就凌驾了一亿两白银。这个数量甚至比其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,切实称得上“金玉满堂”。在中国近代史上,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,称雄商界500余年。
接待点赞、转发、留言!!!!关注我带你走进纷歧样的山西,体验纷歧样的晋商文化!!!本文为原创,接待分享,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。部门图片泉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本文关键词:山西,八,大家,。,仅,第,一家,资产,达,30亿,yb体育下载官网
本文来源:yb体育下载官网-www.jinlanhuagong.com